估计不出一个月,患者就得躺进重症病房。
“秋虹、周灿,你们也一起看看!”
贾主任面对患者家属那期盼的目光,老脸有些挂不住,于是临时拉两个臭皮匠充数。
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
秋虹把检查资料看完,提出了几个疑问,都被贾主任否决了。
周灿则是一直保持着沉默。
他的规矩是轻易不发言,一旦发言就是极富建设性的意见。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
家属已经失望过多次,所以看到贾主任也没能说出一个具体结果时,他们似乎早有预料。
心中的绝望又多了几分。
这时,周灿听到患者发出一阵轻微的腹鸣音。他不由心头微动,赶紧俯身过去,贴近患者的腹部听声音。病人患有肺部疾病时,医生往往会特意听一听患者是否有痰鸣声之类。
腹泻却是很少查肠鸣声。
“他的肠鸣声频繁吗?”周灿直接询问男孩的母亲。
平时应该是他的母亲照顾得更多,再加上女人的心思更细,肠鸣声也许会被她留意到。
“还算好吧!越是接近饭点,他的肚子“咕咕咕”叫得更频繁。还有就是吃过饭以后,大约过半小时的样子,也会发出响声。不过又是另一种响声,有点像是水装在瓶子里晃动,“哗啦哗啦”的响。“
患者母亲提供的这个信息极为关键。
周灿一向擅长于从偏门入手,以非常规的思路去诊断患者的病理机制,诊查病灶。
问过家属后,周灿又没有了下文。
而是再次拿起患者的检查报告查看,不时露出沉思表情。
他在消化外科陪着贾主任坐诊,立下过多次大功。帮着诊断了近十例疑难病例。
贾主任不止一次夸他为鬼才。
此刻,周灿露出这种近乎着魔的表现,贾主任反而有了一丝期待。
他非常有耐心的让周灿仔细思考。
家属心中暗自纳闷,这位姓贾的专家怎么以学生为主?
平时都是学生以带教的老师为主呀!
他们自然不知道周灿的本事,更不知道周灿在消化外科的特殊地位。
贾主任、秋虹都是非常有耐心的等待着周灿,家属自然不会催促。
对他们来说,最关心的就是能不能查出儿子的病因,把病治好。至于谁能查出来,一点都不重要。
时间在不断流逝。
家属越来越不抱希望了。
就在这时,周灿突然冒出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他的肠炎肯定是伪肠炎!”
“什么意思?”
家属不解的问道。
“就是说,你们儿子得的有可能是假的肠炎。”秋虹在旁边帮忙解释。
“假肠炎?那我儿子得的是啥病?”
患者的父亲眼神微亮。
“我带着儿子在另一座医院求诊时,一位姓秦的专家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我儿子得的肠炎可能只是表象,引起腹泻的真正病因,可能是别的原因。可惜他想尽了办法,仍然没能找出真正的病因。这位年轻医生说的话,与那位专家的意见很相似,说明他有着真本事。”
患者的父亲等了这么久,原本还觉得图雅医院名不符实。
诊不出病因也就算了,号称特级专家的主诊医师居然让一个年轻医生帮着诊断。而且以那个年轻医生为主。
简直就是荒唐。
此刻,周灿一言道出他儿子的病是伪肠炎,他才明白,这个年轻医生不一般,而是有着真本领。
“贾主任,您说患者会不会根本就没病?”
周灿再次说出的话,比上一句更加雷人。
要不是看他给儿子诊断出了患的病属于伪肠炎,孩子的父亲肯定要愤怒的站起身掀桌子了。
啥玩意。
要是没病,谁会没事找罪受,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
“医生,我儿子都病成这个样子了,怎么可能会没病呢?”孩子的母亲有些气愤的质问道。
“嗯……我说的没病,与你理解的没病是两回事。我是说,他并没有实质性的病灶。”
周灿解释了一句,再次看向贾主任。
他的目光透着去伪存真的执着,闪耀着自信且坚定的光芒。
“你的意思是?”
贾主任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他在快速思考着周灿这句话的意思。
秋虹的一双妙目,则是紧盯着周灿。
她觉得跟周灿一起会诊,两人完全就是两个思维级别。她连风都摸不中。
根本不知道周灿的思路是什么。
差距越大,反而让她越佩服这位师弟。甚至称得上崇拜的地步。
“能否对患者的脑电波做一个二十四小时监测,我怀疑他很可能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引起消化系统紊乱。”周灿给出了自己的诊断意见。
家属根本不懂这些专业医学术语,只能傻愣傻愣的看着,听着。
不过他们的眼中却是露出了希冀的光芒。
那是在无尽的黑暗中,终于看到一丝曙光后的无尽希冀。
他们在期待着病因诊明后的激动时刻。
“神经性消化功能紊乱?可是他的症状明明不太像啊!这种病,我诊断过多例,没见过这样的。”贾主任有着数十年的诊疗经验,不可能没碰到过神经性消化功能紊乱病例。
他早就进行过类似疾病的甄别。
“说说你的诊断依据与诊断思路。”
贾主任并没有贸然答应周灿提出的脑电波监测要求。
他要先看看这位年轻人的诊断依据及辨证思路是否合理。
“我的依据比较简单,就是从患者的肠鸣音入手,然后综合各种检查数据、病史,症候,加以推断。”周灿说得很直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