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三刻,汪平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折返回营地,留守营地的NPC毛三主动接过了看守俘虏的任务。
杀牛宰羊,又将王德福珍藏的几罐米酒挖出来犒赏将士,俘虏们也分食到一些食物,变相地安抚了他们,不用再担心会被虐杀。
将收缴的战利品按照类别分类入库,粮食、装备、杂物等就不用说了。在银钱上,除了奖赏了几名作战英勇的郡兵叛贼用掉了5缗钱,余下的76缗421文全部都进了汪平个人的腰包。
52枚NPC首级被汪平吩咐人用稀泥封存好,暂时统一存放在一个废弃的木棚内。
马匹、牲畜、俘虏的激增使得营地变得拥挤,原本就不堪入目的卫生居住环境也就变得更差了。
在接连听到好几个身边的NPC表露出了对此的抱怨以后,汪平才反应过来是系统在借NPC向玩家进行隐晦地提醒。
因此,汪平立刻做了两手安排,一是全力支持毛三以各种办法诱降郡兵叛贼NPC俘虏。二是动员手底下的农夫杂役们连夜加急搭建茅坑、草棚。
一个雄壮的NPC走进了营帐,对正在盘算营地里的物资的汪平朗声道:“三公子,小人有一件事情要向您禀报。”
汪平放下了手中的物资账册,看着眼前一副殷勤之态的NPC。“你说吧。”
“小人有一位同乡,姓韩名符祺,手下有着一支四百人的骑兵,平日里就在谷峰周边打劫商队、路人。上个月底他来找小人商量一起到西羌投奔韩文约,临行前再准备干票大的。”
“他想干什么?”
“劫掠瓯平厩苑。”
这个NPC叫奚貉,原是洞穴之战敌方的雄武骑兵头目。其人马术娴熟,武力高超,汪平折损的2名雄武骑兵就是死于他的刀下,是汪平俘虏的众多NPC里投降最早的一个。
对于奚貉出卖同乡的行径,并没有让汪平感觉有反感与不适,反而认为对方没有辜负其为了笼络人心而送出的一名歌姬。
汉国在中央设置有太仆一职,位列九卿,总揽全国马政,属官众多。
在地方郡县(主要是河西地区),设有牧师苑令,牧师之下设马苑,具体负责养马相关事宜。
除了在官制上为养马政策服务外,汉国还在地方上推行了“复马令”等一系列相关条例,积极鼓励民间养马以用来抵扣兵役。
“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大大激发了河西等天然适合畜牧养殖地区的民间养马积极性,稍微有点财力而又忍受不了兵役之苦的百姓,便通过这种为官府提供马匹来免除服兵役。
河西四郡在马政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方面河西地区位于远离大海、地势高、光照充足,十分有利牧草的生长。
另一方面来自祁连山丰沛的冰雪融水,孕育了河西地区广袤肥美的草原、山林。
温暖的气候、充沛的水源以及肥沃的土壤,汉国境内没有再比这里更加适合养马的地方了,这也是为什么汉国会选择在河西地区大范围的建立马苑饲养战马的重要原因。
原产于中原地区的本土马种体型普遍瘦小耐力较差,常被圈养并用于驾车。中原马的速度和耐力均不能满足骑兵的使用要求,与外族的战马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汉国朝廷很清楚这个问题对军事实力的拖累,因此特别重视优良马种的引进。
自古以来,西域十五国便是以盛产骏马名驹出名,其中乌孙马、汗血马更是其中的翘楚,汉国引入最多的良马就是西域马种。
因为河西地理位置上与西域十五国相邻,汉国从西域引入的良种大马多被用于改良河西的本土马种凉州马。凉州马与西域马杂交后,体型由挽型变为挽乘兼用型,外貌由粗糙变得干燥结实,性情更为灵敏,行动更加敏捷,速度和耐力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既杂胡马,马乃益壮。”
河西本地马种改良的效果立竿见影,马种品质有了极大提高,因此河西四郡也成为了汉国优良马种的繁育基地。
汉国与外族的战争史也可以说是一部讲述马匹的争斗史。
汉国动乱的几十年里,作为北疆的凉州更是从未消停过一日,羌酋、贼寇、官兵在九十万公里的凉州大地上的争斗也从未休止过。
凉州马政的鼎盛时期,官办马场多达61个,蓄马量高达50余万匹。
随着连年的兵乱整个凉州的马政彻底荒废,官办的马场大多毁于战火之中,目前还维持运作的场只剩下15个。
瓯平厩苑就是其中一座中型马场。
在金城郡与武威郡两者地界的交界处,有一片被草地和河流所分隔的草甸子,瓯平厩苑就坐落在这片草甸子上。
整个瓯平厩苑内共计圈养了马匹5000余匹,牛羊8000余只,厩苑的守卫工作由护马校尉负责,共有战兵NPC1500人,另有民夫、杂役、养马师等NPC500余人。
根据奚貉的描述,他的那位老友已经召集了8路马贼、叛贼、山贼合计2000余人。如果真的能打下瓯平厩苑,他也将会拥有可以与韩遂索要独领一军的资本。
从怀中取出5缗钱丢给了奚貉做为告密的奖赏,奚貉高兴地屁颠屁颠离开了。他现在一心想着的就是赶紧给老奚家传宗接代,毫不关心这位“三公子”能从消息里获得多少利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