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吃过朝食,二妮在家做熏鱼。
熏鱼本是南方过年的必备食品,之前二妮给忙忘了。这几天村上早起收网的人都会送个一条两条的来,这一累积就多了。
今年的天气据村上的老人说也属于不正常的,因为年前和正月里不是巨冷,这都二月份了,却也没有怎么回暖。
趁着这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二妮便把鱼缸里的鱼都捞了出来,让赵氏和大妮杀了,去了鱼鳞之后,她就开始上手了。
熏鱼并不是烟熏的,而是用油炸的,只是是不知道起这个名儿。
第一步骤是将鱼洗净沥干,由背部大骨处切对开成为两大块后,再直接切成八块斜片。
葱与姜拍碎后放在大碗内,加入酱油、酒、盐拌匀,再将鱼片放进腌泡两个时辰左右,期间须上下翻动两次以便均匀入味。
其后油茶籽油烧至八成热后,将鱼片分两批落锅炸酥,也就是炸到鱼片成棕褐色,捞出后沥干油渍。旋即趁热泡入糖水中。这糖水调配也是有讲究的。一杯开水溶化四大匙糖后加入五香粉调匀而成。浸泡大概一炷香时间。
当第二批鱼炸好时,即可将第一批泡在糖水中之鱼片夹出装盘,续泡第二批鱼片。
最后将炸鱼之油倒出,锅中倾下原来泡鱼的酱油汁,并加入少许麻油,将泡过糖水的鱼片落入锅中,小火熬制汤汁收干即可装盘,待冷后供食。
赵氏一直帮她烧火,闻到香味忍不住吸着鼻子。
二妮笑道,“娘,您想吃就吃呗,不过啊这熏鱼冷了吃比热着吃更有味道。”
赵氏不由自主地摸着脸,白了二妮一眼,“臭丫头,还敢取笑你娘!”不过这熏鱼的味道闻起来真是香,自家人又有口福了。
炸好的鱼的外形酥酥的,有点像咕噜肉。
说得咕噜肉二妮就馋了,好像肚子都饿得叫起来了,留着口水看着赵氏,“娘,咱家还有肉不?”
赵氏洗着锅子,答道,“有啊,前几日李掌柜送来的都没能吃完,都放着呢,对了,这两天忙着差点忘了,这肉都忘了腌起来了,当时就抹了一层盐,你快去看看还好不。”
据说咕噜肉是一道经典的粤菜。咕噜肉的主料是猪肉和糖醋汁,正宗的咕噜肉要选用有肥有瘦的去皮五花肉,口感才比较鲜嫩爽口,用瘦肉的口感就没那么好。糖醋汁用白醋、糖、生抽等调制,或者加点番茄酱,口感随个人喜好。这道菜和生炒排骨一样,要做到糖醋汁包裹着咕噜肉,碟子上不能见到汁,才是正宗的做法。
可惜这地方没有菠萝,不能完美了,二妮绞尽脑汁想到用荸荠替代。二妮一看那大腿肉还好好的,便让赵氏切了一大块肥瘦相间的出来。
没有青椒红椒,便用野红辣椒和胡萝卜丝、白萝卜丝代替。
把里脊肉切成1。5cm见方的块,加酱油一汤匙,胡椒粉少许,盐3g,勾芡粉3g,油一汤匙,腌制两刻钟。荸荠削了皮之后与肉差不多大小的块。
。腌好的肉块用打匀的鸡蛋拌匀。把肉块在面粉里滚一圈,使其均匀的粘一层面粉。放在筛网里抖掉多余的粉。过油中火炸一会会儿至八成熟。捞出沥干油备用。
。没有番茄酱,二妮又小小地郁闷了一下,改用甜面酱代替,加入甜面酱三汤匙,米醋二汤匙,酱油一汤匙,糖一汤匙,清水一大碗,调匀成料汁备用。勾芡粉加入多的水,调成稀稀的水粉备用。
热锅,不用倒油。倒入料汁,中火烧开至锅里冒泡时,倒入水粉,拌匀,熬至稍微粘稠。
再倒入肉块,荸荠,胡萝卜丝、白萝卜丝、野红辣椒迅速翻炒,使其均匀的挂上粘汁即可。
咕噜肉的名称有两个传说。第一个传说指由于这道菜以甜酸汁烹调,上菜时香气四溢,令人禁不住“咕噜咕噜”地吞口水,因而得名。第二个传说是指这道菜历史悠久,故称为“古老肉”,后谐音转化成“咕噜肉”。
二妮更倾向于第一种说法。这咕噜声还真是名不虚传,这色泽鲜艳的咕噜肉一出锅,二郎、三郎几个就凑上来围着肉打转了。
“咕隆咕隆”巨大的声响就像海浪打上来一样,三郎调皮地在几个人的肚子前听一听,二郎蒙着脸去一旁装死了。
三郎像是发现了不得了的事情,拍着手告知大家,“原来是二哥啊,哇,肚子叫得就跟打架一样。”
二郎恼羞成怒地要抓他,三郎“哇哇哇”大喊,边喊边躲到二妮背后来。
二妮被前一个后一个两个人拉着,难以挣脱,难以前行,“喂,小心我的盘子啊!”
篱笆院门口,赵氏见到久违的小秦大夫,热络地拉开门,“小秦大夫,你今日怎么来了?许多日不曾来了,二郎、三郎都念叨你了。”
小秦大夫低着头说,“对不住,婶子,师父答应了来吃上梁酒宴却没有来。”
他一抬头赵氏才看到他的脸上还有擦伤,想要碰碰又怕弄痛了他,忙追问道,“这是怎么弄的啊,怎么还弄伤了?”
赵氏虚迎着他进院子。
小秦大夫不好意思地笑笑,“没事,婶子,早不痛了。我和师父去山上采草药的时候,我不小心陷入了猎户设下的陷阱,师父为了救我,腿脚被弄伤了,所以这些日子都没有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